長桿、綠葉、 細小的黃色花朵 …… 這些在田間地頭 甚至是小區路邊看到的野花 它真實身份很可能是外來入侵物種 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 近期,不少市民在臺州晚報 微信公眾號后臺留言 臺州多地出現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的身影 10月31日 記者在椒江區天韻水岸小區等地發現 不少地方已經被“一枝黃花”“侵占” 高的已經長到1.5米左右 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現身多處 “椒江田邊河頭都能看見” “去年扯掉過一支 今年回家又有一人多高了” “我們小區圍墻邊很多” …… 在臺州晚報微信公眾號留言區 不少網友表示:隨處可見! 記者走訪發現,市區水系沿岸確有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分布,特別是在行人比較少的地方,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的長勢最好,一人高的植株扎堆,一簇簇黃色的細小花朵隨風搖擺。
不僅如此,離岸邊稍遠的草地上,也有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扎堆出現,植株有高有低。
椒江天韻水岸小區西側河岸邊長滿了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。 周邊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,她基本每個月都會來這片空地逛逛,前幾個月還沒什么感覺,這段時間來看,這些野草每次都變個樣,“個子”躥得很快,但不知道是什么植物。開花了還覺得挺好看的,直到女兒跟她說了才知道是“一枝黃花”。
花朵嬌小遠看黃澄澄的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,其實并不“友好”,屬于外來入侵物種。據了解,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,原產于北美,1935年作為觀賞花卉引入我國,20世紀80年代擴散蔓延成惡性雜草,已被列入《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》(2010年,第二批)及中國重要外來有害生物名錄。
危害大,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 “剿滅戰”從未停下 2004年,臺州首次發現“一枝黃花”,之后很快在臺州各地快速扎根生長。到2006年,發現有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的土地多達6千多畝。
為什么“這枝花”如此臭名昭著?原因就在這里↓↓
“‘加拿大一枝黃花’生長速度快、侵略性強,會侵占當地植物的生存空間?!笔修r業農村局農業生態保護與質量安全中心鐘主任說,其可以通過種子和根莖兩種方式繁殖。成熟后的‘加拿大一枝黃花’基本每株都能攜帶2萬顆左右的種子,有40%到50%的種子可以成活。
鐘主任介紹,一般到12月底,黃色的花冠變褐色就意味著種子已經成熟。此時,一陣風吹來,就會將種子帶到附近土壤,傳播方式跟蒲公英有些相似。另外,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的根系十分發達,植株的根向四周延伸,第二年可生長出新植株。
曾經在臺州大面積出現的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,在經過整治后,曾經“消?!边^一段時間?!拔覀儾捎眠^機械清除、人工清理、除草劑滅殺等多種方式,在2018年時,將生長有‘一枝黃花’的土地減少到2千畝左右?!辩娭魅握f。
例如,2021年11月3日 在臺州溫嶺市新伍線濱海鎮路段旁 濱海鎮黨建辦、團委組織十多位黨員志愿者 和青年志愿者清除“一枝黃花” 由于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極強的傳播性,它的種子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傳播,外地調入的工程挖掘機攜帶的泥土中就可能有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的種子。公路邊,鐵路沿線一叢叢成熟后的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都可能是擴張的“主力”,要徹底剿滅難度較大。在全面控制上,必須要相關各部門的配合,各地要盡好屬地管理職責。
對“加拿大一枝黃花”的“剿滅戰”從未停止,下階段,各地相關指揮部會進一步全面部署針對“一枝黃花”的防控工作。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“一枝黃花”,可以順手拔除,已經開花未成熟的,可折下花冠放入垃圾桶,避免傳播。
來源:臺州晚報綜合自錢江晚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