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夏盡秋分日,春生冬至時” 12月22日5時48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
迎冬至,也是迎“五最”
“最長夜”:這一天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長的一天。
“最寒冷”:冬至到,數九寒天開始,我國各地氣候都會進入最寒冷的階段!
“最隆重”:冬至,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,最古老的節氣,也曾是最隆重的節日,甚至“冬至大如年”。而在今日也不失為一個吉時提醒:還有一個月就過年了!
“最奪目”:在這一天你還會看到,故宮太和殿“建極綏猷”四字被金光依次點亮,頤和園的十七孔橋完美上演“金光穿洞”,兵馬俑披上“金色鎧甲”……
“最為可期”:古人認為,冬至節,春之先聲也,是個吉日,預示著否極泰來。所以,“冬至”還有一個祝福予你:愿冬日所盼,終如約而至!
冬至大如年 在臺州冬至備受重視 三門冬至日祭冬 已延續700多年 凌晨3點 鼓聲、鑼聲喧天 扛起彩旗,取長流水 家家戶戶還會做擂圓 敬天法地,感恩祖先 三門祭冬 原稱“楊家祭冬”,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2014年12月,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2016年 11月30日,包含“三門祭冬”習俗等在內的“二十四節氣”正式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。
“三門祭冬”歷史悠久,民俗積淀深厚,農耕文明特點顯著,是三門民間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習俗之一,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。其中,以亭旁鎮楊家、海游街道上葉、懸渚與健跳鎮小蒲等村規模最大、儀式最完整、傳承最完好。
冬至臺州吃什么 lei yuan 擂 圓 在椒江、黃巖、路橋等地,過冬至少不了一碗擂圓。擂圓平日里比較少見。大多數人家一年到頭,也就在過冬至當日才做上一碗。吃擂圓就得吃剛出鍋的。還沒送到嘴里,豆黃粉的香味早已鉆入鼻腔。趁熱咬上一口,口感軟糯細膩,糯米的甜味在嘴里彌漫開來,幸福之情溢于言表。
微信圖片_20211214191220.jpg chao yuan 炒 圓 在溫嶺,有些地方的人也會在過冬至時,做一碗咸口的炒圓。糯米圓外表微微焦黃硬脆,但內芯是軟糯的。同黃豆芽、蝦干等配料一起送入口中,鮮香爽口。
fan fen yuan 番 粉 圓
對于不少玉環人來說,一個個咸咸糯糯的番粉圓,是過冬至的儀式感。與擂圓、炒圓不同的是,番粉圓是用番薯做成的。它的精髓也就在于那層黃燦燦、晶瑩剔透的外皮。夾起一個剛蒸好的番粉圓,一口咬下去,清爽、肉香、鮮美、滑嫩……各種好滋味融于口中,讓人停不住嘴。
jiao bing tong 餃 餅 筒 天臺人過冬至,還會端上餃餅筒。餃餅筒,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食餅筒,還有麥焦、麥油脂、麥油煎等多種叫法。制作餃餅筒,要將餡料炒好放在一邊備用。常見的餡料有豬肉、雞蛋絲、豆腐干、洋蔥、豆芽等。然后將小麥粉加水調成膠糊狀,再攤成面皮。這一過程看似簡單,但講究可大了去。攤面皮時,得注意面糊的量。面糊多了,攤出來的面皮厚,不僅影響口感,還“連累”腮幫子;面糊少了,面皮就薄,容易露餡。
冬至三候 一候:蚯蚓結
蚯蚓的活動溫度在5-30℃,0-5℃進入休眠狀態,此時陽氣雖已生長,但陰氣仍然強盛,土中的蚯蚓蜷縮著身體。
二候:麇角解
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,所以為陰,鹿的角朝前長屬陽。繼而認為,冬至時陰極陽生,麋感到陽氣,頭角會自動脫落。
三候:水泉動
雖然地表嚴寒,但陽氣初生,山中的泉水已經暗暗開始流動了。
冬至是“數九”第一天,每九天為一個“九”,從冬至“進九”到來年春分“出九”,八十一天共有九個“九”。這就是一代又一代傳誦的《九九歌》:
“一九二九不出手; 三九四九冰上走; 五九六九,沿河插柳; 七九杏花開;八九燕歸來?!?/font>
說完節氣 再來說說天氣 本周,晴好助力,冬日的暖陽讓人感覺無比的幸福。不過冬天的主角,冷空氣也不閑著。目前北方有一股較強冷空氣正在東移南下,預計今天下午起將自北而南影響我市。受其影響,我市日平均氣溫過程降溫幅度可達6-8℃,沿海海面和高海拔山區有8-9級偏北大風,內陸平原有5-7級偏北風。23-25日早晨溫度較低。
冬至 一年中最長的夜 帶來的不是絕望 而是對漸長白天的希望 還有 對生命不凋不謝 靜待新生的晶瑩詠嘆
來源:臺州新聞APP |